镇江:关心到家,“银发族”乐享幸福晚年
“在家门口的养老服务中心不仅能吃到可口的饭菜,还能和老伙伴们一起聊聊天、做做理疗。”提到家门口银山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江苏省镇江市88岁的空巢老人薛玉凤激动地说,“这个‘家’很温暖!”
经常得到老年群体称赞的镇江市居家养老服务,最近还上了全国的荣誉榜。近日,民政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文,公布了第四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成果验收结果,按照综合评分,全国25个地区获评优秀通过验收。根据优中选优原则,对其中十个城市给予奖励,镇江市以90分以上的成绩位列其中。沉甸甸成绩的背后,是镇江市民政部门扎实的“基本功”。改革试点期间,镇江市民政部门倾力打造“民政为民、情暖夕阳”为老服务品牌,紧扣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薄弱环节和问题短板,加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社区+医疗”、居家和社区养老与智慧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建立以县为单位“城乡一体、标准一致”的困难老人基本服务清单制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增进老年人幸福感和获得感。
日前,在康乃馨银山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不到一百平方的屋子里有20多位老人,棋牌室下棋、理疗室康复理疗、会议室里学剪纸……老人们在这里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文娱活动。“中午我还在这里代餐,比家里做的口味好呢!”老人邱竹君告诉记者,代餐点方便,解决了他们助餐问题,“厨师们变着花样做不同的菜色,口味特别适合我们老人!”
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方面,镇江市民政部门做了很多探索努力。通过购置、租赁、置换等方式按标准配套社区服务用房,扩大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覆盖范围,加大社区养老服务补贴力度,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助餐、连锁运营以及综合保险等补贴制度,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以润州区康乃馨惠民服务中心为例,该中心成立于2011年,融居家智慧养老、日间照料、助餐、康复理疗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目前,该运营组织计划在市区连锁运营15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
截至去年底,镇江市60周岁以上老年户籍人口达73.24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7.11%,其中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53.3万人,占比达19.7%,分别高于全省、全国5个和7个百分点。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镇江市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面对深度老龄化社会,既是民政部门的“压力”,也是改革试点工作的“动力”。试点工作以来,镇江市民政部门推出系列举措、打出多套“组合拳”,促进养老服务均衡、协同、优质发展。镇江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困难老人建立基本服务清单制度,出台《镇江市特殊困难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实现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以县为单位的“城乡一体、标准一致”。包括为特殊困难老人提供政府购买上门服务、居家适老化改造和探访服务等。为6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率先在全省实现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政府统保全覆盖。同时,面向高龄老人实施适度普惠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今年将实现全市近9万名80岁以上老人政府购买上门服务全覆盖。
“建设美丽镇江进程中,让老年群体在镇江更宜居、老有所享、老有所乐是民政部门的初心使然。”镇江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吕朝霞介绍,下一步将继续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向纵深发展,着力做好模式创新的经验总结、智能技术提升应用等工作,继续打造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标杆样板。
推荐楷模
一生惠农兴农的大地活雷锋 —全国时代楷模赵亚夫
姓名:赵亚夫
事迹:赵亚夫,男,汉族,中共党员,1941年4月出生,江苏常州人,江苏省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镇江市农科所原所长、党委书记,党的十四大代表。他扎根农村,服务农民,与农民一道艰苦探索,开辟了一条通过科技兴农、以农富农,建设“农民共同富裕、农业生态高效、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小康社会之路,带领数十万老区农民实现了“小康梦”,被誉为“一生惠农兴农的大地活雷锋”。
果树栽培专家糜林被追授江苏“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姓名:糜林
事迹:糜林,男,汉族,1963年8月生,江苏镇江人,中共党员,生前系镇江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室主任,研究员。2020年2月18日因病逝世。他33年如一日扎根“三农”一线,育成草莓品种3个,创新应时鲜果技术30余项,并把科技成果推广到5个省、17个县,累计培训农民16万多人次,为农民增收10亿多元。2020年9月,入选中国文明网2-7月“中国好人榜”。
镇江援疆干部王华被追授“江苏时代楷模”
姓名:王华
事迹:王华1975年出生于江苏镇江丹阳市的一个农民家庭,曾在丹阳市公安局刑警大队、丹阳市委组织部等部门历练多年,并于2012年2月被提拔为句容市副市长。